4月26日晚,温哥华一场热闹的菲律宾文化节突发惨剧——嫌犯罗启基(Kai-ji Adam Lo)驾驶一辆黑色SUV在街道上高速冲撞人群,造成至少11人死亡、32人受伤,其中16人仍在住院治疗,部分伤者情况危急。该事件震惊全国,也引发了外界对嫌犯背景的高度关注。
嫌犯家族背景复杂:父亲早逝,哥哥去年遭谋杀,母亲曾自杀未遂
据媒体报道,罗启基与家人十多年前自台湾高雄移居温哥华,家中经历接连打击——父亲早逝,哥哥Alexander Lo于2024年1月被人杀害,母亲在痛失爱子后一度自杀未遂。此外,家中最近因修建后巷屋(Laneway House)负债高达21.3万加元,生活压力沉重。
罗启基的脸书简介↓↓↓
案件发生后,许多网民试图通过社交平台寻找关于嫌犯的更多信息。在Facebook上,罗启基自述家乡为高雄市,并称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商学院。
罗启基哥哥Alexander Lo的脸书简介↓↓↓
不过,其哥哥Alexander Lo的Facebook却显示其家乡为香港,引发网民对其家族原籍的猜测。
是否拥有双重国籍?警方:仍在确认中,暂非侦办重点
关于“嫌犯是否来自台湾”的讨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并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温哥华警方表示,目前正在与加拿大全球事务部等护照核发单位核实嫌犯是否拥有双重国籍,以及其护照数量等细节,同时也在确认受害者的国籍身份。
警方强调,是否来自台湾并非本案侦查重点,目前更关键的是确认犯罪动机及嫌犯精神状态。
犯案前曾多次报警,精神状况不稳但曾被评估“可外出”
温哥华警方透露,罗启基有精神疾病史,曾接受精神病院治疗。据悉,事发前他正在接受精神健康小组的护理,院方当时评估其状况“稳定”,因此获准离开医院其外出休假,进入社区活动,未料竟发生如此严重的悲剧。
令人关注的是,就在案发前一天,罗启基还曾致电警方,称有人向他的SUV投掷物品。据了解,这并非首次——他曾多次报警,称有人试图危害他本人及车辆。
4月26日晚8点左右,悲剧发生。罗启基驾驶SUV驶入菲律宾文化节现场所在街区,街道两侧停满美食车,人潮涌动,分秒之间酿成血案。
社交平台信息揭示其家庭情感与孤立状态
从罗启基的Facebook账号可见,他曾在哥哥遇害后第三天发帖悼念哥哥与早逝的父亲,他曾简短发文写下“My Father and Brother”,并配上一张卡通图像,表达对亲人的缅怀。
他的账号关注人数极少,仅关注6人,除了3个网红和他过世哥哥外,还有温哥华警方和卑诗省警方的官方账号。这一点也引发外界猜测:他是否长期处于社交孤立与精神脆弱状态,进而逐渐滑向失控边缘。
罗启基的脸书好友↓↓↓
有心理健康专家指出,这种行为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并不罕见,可能反映出其对警方等权威机构的高度关注、依附心理或被害妄想倾向。结合他此前多次报警称遭人投掷物品、车辆被破坏等情况,警方账号很可能成为他寻求安全感或发出“求救信号”的对象。在社交圈极度封闭的背景下,这种关注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立与心理困境。
英文姓名与语言能力透露文化背景:可能父母分别来自台湾与香港
从其英文名“Kai-ji Adam Lo”来看,“Kai-ji”为中文拼音式命名,常见于台湾地区或香港背景华人,而姓氏“Lo”为“罗”的粤语拼音,常用于港人或部分南洋华人移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英文名中使用连写符号“Kai-ji”也是台湾地区常见的英文命名习惯,用于标示中文名字的两个音节。
结合其在招租广告自述可讲普通话、广东话的语言能力,以及两兄弟在社交平台上分别标注“高雄”与“香港”作为家乡,不排除其父母一方来自台湾、一方来自香港的可能性,甚至这两个地方是两兄弟分别的出生地。
这起惨案所涉及的不仅是一场公共安全悲剧,更折射出精神健康、移民家庭困境、跨文化身份认同等多个深层社会议题。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警方尚未公布正式的犯罪动机或起诉方向。
嫌犯已被控8项谋杀罪,是否会被追究刑责仍存悬念
目前,罗启基已被正式控以8项二级谋杀罪名,但他最终是否会因此承担刑事责任,仍是未知数。考虑到其精神健康背景,这一案件的司法走向引发公众关注。
虽然探讨判决结果仍为时尚早,但魁省高等法院刚刚对一桩类似案件作出的裁定,无疑加剧了社会的讨论。
据CBC等媒体报道,2023年2月,魁省一所幼儿园曾发生骇人车祸——一辆公交车突然冲入园区,造成两名年幼儿童当场死亡、12人受伤。而就在本周二,魁省高等法院裁定该名巴士司机无罪,理由是其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这一裁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也让人不禁思考:若罗启基同样被认定患有精神疾病,是否也可能免于刑责? 司法系统在处理涉及精神障碍的严重刑案时,如何在保护公众安全与保障患者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正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0条评论